降低对自己的预期,坚持去做阅读
1190 ·
0 ·
2020-11-15 01:55:33
最新编辑原因:

 

「心理学上有个ABC法则,A是事情,B是认知,C是情绪。

 

很多人一旦不开心,就觉得是A出了问题,但实际上,出问题的可能是B,或者C。

 

庄子曾讲过一个“方舟济河”的故事,有人乘船被撞,他心中勃然大怒,以为有人故意冲撞自己。但是突然发现撞过来的船上没有人,于是怒气瞬间消失。

 

决定情绪的不是事情,而是个人对事情的认知。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,必须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境界。」

 

就我自己来说,很多技术类的书籍很难一整本看完,且不说完完整整的看完,就连翻都不能翻玩一整本,可见其懒惰程度,但我内心并不觉得自己懒惰,你看我把房间收拾的多干净,你看我把衣服洗的多干净.......诸如此类的话,就成了自我安慰的一剂良药。

 

其实,是因为自己看了几个章节之后,短时间内感受不到变化,觉得自己花费了时间,又感觉像什么都没做一样,完整读下去的动力就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殆尽。

 

这一点,在技术类、故事性不强等方面书籍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。看着时间一秒秒的消失不见,自己的内心也会不断的陷入内心煎熬中,会产生自我怀疑,觉得自己的自律性很差,脑袋里总是会不断放电影似的回忆起大学时期的自己,不知为何,一直找不回念书时候的感觉,觉得自己很差劲很差劲。

 

后来自己想了一下,是因为念书的时候,目标很清晰:上课听讲,完成作业,在考试中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,每天要做的事情也不会很多,每天自己定下的目标也不会很繁琐。

 

反思一下现在的自己:下班后,先去菜市场应胃口要求,选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蔬菜,想着要烧什么饭菜,晚餐过后,再收拾收一下,觉得今天上班还是有点累,先放松一下吧,等反应过来的时候,时间太晚了,要休息了,每每到了睡觉前,内心都无比饱受煎熬,又是颓废的一天.......

 

也曾详细的制定计划,详细的列出清单,但总会半途而废,为何呢?并不是因为坚持阅读、坚持思考这件事情本身有多难,而是我的心态或是情绪出了问题。

 

内心对自己预期与自己的认知不匹配,总是急于求成,想着很快可以看到成果,殊不知这些反噬着自己,让自己在无尽的自我怀疑中挣扎。

 

要坚持去做长期、有价值的事情,不要对自己抱有太大的预期,你想一想,念书这件事情至少你也坚持了18年左右,所以才会有厚积薄发的那一天。

 

而此刻的你呢,觉得自己看了两眼的书,就可以理解到书中的奥义,不是在痴人说梦吗?

 

将自己的计划精简,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,不要用别人坚持了很久的成果与自己的两小时做比较,先坚持一小段时间,再来复盘一下自己的收获。


本作品系原创,采用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4.0 国际》许可协议.转载请说明出处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upupor.com/u/20111501314235071488 复制

无内容

推荐阅读